close

採訪撰文、攝影/Zoë

從極端英式正統   到極端英式反叛

百家爭鳴+自我顛覆=多元創意

 

 圖說:在國家藝廊前開闊的Trafalgar Square,由Audi贊助、Clemens Weisshaar & Reed Kram創作的大型工業機器人互動裝置Outrace
 
Out Race

抓住夏天的尾巴,趁著九月英倫陽光還露臉,除了倫敦時裝周(London Fashion Week)熱鬧滾滾的進行,還有倫敦設計節(London Design Festival)將散佈在全城各角落的設計師、品牌、和Showroom串聯起來,讓整個城市充滿了創意的氛圍,全世界的設計精英也在這個時節到訪。設計讓整個城市活了起來! 

倫敦設計成立八年以來,規模越見成長,今年參展單位達到160個以上,預計吸引來自22個國家的30萬人次以上參加展覽。向來不規劃主題的設計節,最大的特色就是讓設計走入一般民眾的生活裡。除了邀請英國的設計大家,在熱鬧的南岸、Trafalgar Square等指標性地點創作與民眾互動的大型戶外設計裝置,及進駐Victoria & Albert Museum館區內部打造融入博物館建築的室內裝置;全城共有五個設計特區,分別由各區所在地的設計品牌、商店、藝廊、Showroom等結盟設立,與倫敦設計展主辦單位共同在節慶期間打造了多條設計指標路徑(Icon design trail),只要按圖索驥,就可以在兩百五十個以上的展出活動看到百花齊放般的各類創作及商品。更棒的是,大部份的展出都可免費參觀!

IMG_5219.jpg

 設計形式多元是英國設計節的另一大特色。由於英國的設計產業分工精細,展期內可以看到互動及數位設計、產品及工業設計、永續性設計、圖像設計、傢具及室內設計和工藝設計等不同形式的設計概念及成品。專業設計師可以趁機交流最新設計理念和趨勢,設計商業人士則可趁機交易最新商品。主辦單位也因此標榜這是一個同時兼具文化及商業功能的活動。

有主流勢力,就有反主流勢力。今年倫敦設計節旗下聯盟,還有第一年開辦的「反設計節」,標榜的是反對因應量產而自我侷限的商業設計,一切回歸原始和直覺。或許這正是英國的特色,注重正統藝術、尊重傳統的同時,英式的叛逆、反思向來也是走在全球潮流最前端的新興勢力。

有大型商展、也有小眾手工小鋪,有專業大家的重量級演出、也有學生新秀的初試啼聲,無論是主流商業,或者是反主流的前衛勢力,倫敦設計節只在乎一件事:「給我好想法,其餘免談!」

 

多元創意的國際領航者

倫敦設計總監 Ben Evans獨家專訪

Ben Evans 

每年舉辦兩百五十場活動以上的倫敦設計,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設計專業活動之一。La Vie獨家專訪創立者及總監Ben Evans,暢談如何在世界文化多元匯流的倫敦, 以英式創意整合國際資源,打造出有想法、有態度、活力四射的創意大觀園。

 1.是否可以請您談談倫敦設計節的歷史?今年的設計節與往年相比規模如何?

倫敦設計展開辦於八年前,這個想法來自於我與主席Sir John Sorrell在八年前一個夜晚共飲威士忌時的一段對話。我們是一個相對年輕的設計節,從第一年的35個活動,逐年成長至第四年250場活動的規模,並且一直維持到現在。活動發展至今,參與者越來越國際化,不管是來倫敦求學及求發展的各國設計師,或是從全世界各地來到倫敦參與展出的設計師都越來越多。

 

 2.倫敦是引領全球設計潮流的大都市之一,您認為倫敦相較於米蘭、巴黎、紐約等其它全球設計重鎮,有何利基?

我記得主席Sir John Sorrell曾提過,他在1960年代末期就已經在倫敦最大的設計公司工作。倫敦的設計產業擁有悠久的歷史,因此相較之下也十分成熟。尤其是因此吸引到各國人才來到倫敦求學發展,因此也成長為一個大又活躍的社群。倫敦的設計產業可以細分至20個以上的專門, 這樣的規模我相信只有倫敦和米蘭可以達到。相較之下,北歐國家文化較為單一,而巴黎則精英思維包袱重。 相較之下,倫敦人口較多,設計學校學生所使用的語言超過300種,倫敦的多元文化和開放是最大的利基。

 

3.身為設計節總監,您在籌辦設計節的過程中最大的挑戰為何?最大的樂趣又為何 

每年設計展的籌辦都像從拿到一張乾淨的白紙開始。我們就像是完成一個拼圖般去篩選和組織我們所要的活動。我大約負責整個設計節5%的工作量,其餘95%是由參與的夥伴單位完成。聯繫和溝通的工作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確保設計節的品質。我要信任所有的人會達成最高品質的成果。

 

4. 倫敦設計節今年要傳達的主要訊息是?

我們不規劃主題。我認為最棒的設計是表達好想法,所以最重要的是創意和想法。

 

5.就您的觀察,設計產業有哪些主要趨勢? 

許多設計師開始注意到新的材料,並嘗試以各種方式表現新材料。永續性是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此外新科技的發展也會刺激設計的想法。例如3D列印技術。明年我們就希望能夠嘗試展出3D列印相關的設計創作。

 

6. 在今年的設計節中,你個人有最喜愛或是最推薦的設計師嗎? 

參與設計節的設計師都十分年輕,我認為他們都會有很精彩的生涯發展。我特別喜愛的是設計節中與公眾互動的幾件大型設計。像是在South Bank Center所展出的戶外大型裝置計畫Size + Matter,瀏覽人次將會達到200萬人。我認為能夠與一般較少接觸設計的民眾溝通,是最大的樂趣。

 

7. 您對台灣的印象為何?您對台灣設計產業有何建議? 

抱歉我對台灣的認識不深。談到設計,我必須要說我無法叫出任何一位知名的台灣設計師。但我相信很快就會有具國際名望的台灣設計師竄起,這將有助於台灣在國際設計產業建立名聲。您跟我介紹台灣時,提到台灣公司是製造iPhoneMacbook的重量級廠商。但是iPhone的背面卻寫著「加州設計、中國生產」,台灣在哪呢?放眼東南亞,雖然新加坡、曼谷等大城市都有設計業,但尚未有任何城市成為具代表性的東南亞設計中心。台北也在競爭者之列,應努力爭取這個機會。

Ben Evans 小傳

Ben EvansSir John Sorrell共同創立倫敦設計展,每年與200個以上的夥伴單位或個人合作,瀏覽人次超過30萬人。Ben Evans同時擁有文化創意及文化政策的豐富經驗,過去曾為英國前首相布萊爾選舉活動的顧問。他亦曾擔任Millennium Dome等多項文化展演活動的策展人,並創立品牌溝通顧問公司LIVEBen Evans 也長期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及聖馬汀藝術學院講學,致力於藝術教育相關工作。

 

圖說:倫敦設計節記者會現場

 記者會現場

 IMG_4899.jpg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deezh 的頭像
ideezh

Zoë 愛世界

ideez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