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採訪撰文/Zoë

柯芬園歡慶180週年

電影「窈窕淑女」中,奧黛莉賀本所扮演的賣花女郎在柯芬園提著花籃兜售鮮花的經典場景,至今仍深植全球影迷心中。柯芬園市集的歷史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元一世紀的羅馬時期,千百年來一直是倫敦地區重要的交易買賣集散地。現今的建築本體,乃是在十九世紀期間於倫敦城大火後重建,並逐漸改造成目前的面貌。今日的柯芬園不再是果菜市場,已經演變成為精品、古董店及餐廳酒吧林立的時髦shopping區。

今年度柯芬園歡慶建物落成180,也因此全年將陸續舉辦各類嘉年華式的慶祝活動。尤其在六月十八日週年慶當天,準備超大蛋糕、巨型冰雕、兒童遊戲等與民眾同歡。並持續舉辦日間街頭演出及夜間歌舞夜總會表演,還與英國電影學院合作,於六、七月放映1950年代描述柯芬園商家生活的經典影片「 Everyday Except Christmas」。

此外,柯芬園全年邀請世界各地的遊客及倫敦市民,分享在園中及周邊地區拍攝的精彩影像,並將於下半年將所有搜羅到的影像集結成大型裝置藝術展品,於廣場展出。如果想要參與這項有趣的活動, 只要上網上傳照片(www.coventgardenlondonuk.com/canvas),就可以讓自己的攝影作品成為柯芬園歷史的一部份。除了影像外,民眾對柯芬園的獨特記憶和故事,也可以投稿至網站(www.coventgardenlondonuk.com/creative),並有機會由駐園藝術家Inua Ellams選為素材,創作新詩作品於園中公開朗讀表演。近日到柯芬園旅遊時,也有機會遇上到處與人們交談,搜羅有趣故事和經驗的詩人Inua喔!

柯芬園網址:www.coventgardenlondonuk.com

圖片提供/Covent Garden

covent garden 

攝影/Zoë

covent garden1

家居物件巧創新裝飾藝術

坐落於倫敦泰晤士河南岸的南岸藝術中心,今年夏天舉辦了由HSBC贊助的大型巴西嘉年華,以音樂、視覺藝術、舞蹈、文學辯論和免費表演,熱鬧呈現今日巴西充滿爆發力的文化。其中「 新裝飾藝術特展(The New Décor)」集結了國際間三十位藝術家共同挑戰創意主題,以居家生活中常用的物件為媒材,重新設定並發明全新的定義,並思考內在和外在空間及環境的演化。在藝術家天馬行空的創意玩耍後,床墊成了彎彎曲曲形似溜滑梯的高架道路 、吊燈成了爬滿天花板的蜘蛛網。策展人Ralph Rugoff表示,

Décor 在法文中的意義不但是劇場佈景,也代表室內設計。因此新裝飾藝術特展也力求並陳戲劇性及日常生活的不同面向。尤其要挑戰觀者對於環境的認知習慣,在最平凡的物件中跳躍出戲劇張力及想像力,以不同角度省思當下環境中荒謬的一面。

Hayward Gallery, Southbank Centre

19 June - 5 September 2010

圖片提供/ South Bank Center

new decor 

new decor1 

尖銳俏皮的英式幽默

來到英國,除了要學會聽懂英國人的冷笑話,更重要的是學會幽自己一默的藝術。由Tate Britain專責1819世紀藝術的專業策展人Martin Myrone所規劃的「大英卡漫藝術展 (Rude Britannia: British Comic Art)」,除了集結多位英國卡通及政治漫畫家如Angus Fairhurst的作品,更以雕塑、裝置和表演共同呈現尖銳又俏皮的英式諷刺幽默傳統。在英國最知名的漫畫期刊Viz Magazine鼎力相助下,展覽力求呈現西元1600年至今的英國幽默藝術沿革,其中當然少不了政治漫畫。卡漫藝術家Gerald Scarfe協助設計了政治漫畫專區,以政治人物如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布萊爾為題的各種裝置和巨型壁畫,反映出英國媒體文化中對於政治議題的諷刺文化傳統。來到這個展場,可以細細探究英國視覺藝術與大眾文化、社會變遷和政治演變之間密不可分的連結。 

9 June – 5 September 2010 Tate Britain, Level 2 Galleries

www.tate.org.uk

圖片提供/ Tate Britain

 Rude Britannia 

rude Britannia1  

rude Britannia2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deezh 的頭像
ideezh

Zoë 愛世界

ideez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