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5年舊文

match 

電影火柴人中,尼可拉斯凱吉飾演一位患有強迫症和社交恐懼症的騙術高手。他自詣為「行騙藝術家」,靠著多年生涯「打拼」來的大筆金錢,住在一棟有著漂亮戶外游泳池的屋子裡,卻因為曠場恐懼症連落地玻璃門都從來無法打開。廚房很大,他卻只吃 罐頭和微波食品。開關櫥櫃、屋門,一定要先重複三次開門關門的動作,隨著砰砰作響的聲音數出「一、二、三」。他每天定時服藥。有天一不小心失手,把整瓶藥 打翻至水槽裡,找不到醫生幫他重新開藥,結果他焦慮得連門都不敢出。他有潔癖,所有的東西都有固定的位置不可隨意移動,對氣味極度過敏,穿著鞋不能踩上地 毯,家中必須一塵不染。唯一長期來往的人,只有一位亦徒亦友的年輕行騙夥伴和他的心理醫師。

這 一切,卻在他意外發現久未謀面的女友曾在多 年前為他生下一個女兒之後起了重大的改變。他的精神官能症、他的潔癖,竟然在他與女兒的相處間,一點一點的被融化了。他開始先是可以忍受女兒的突然造訪而 強行為家中帶來的凌亂與人氣,後來更決定要收山。最後更因行騙事敗,搖身一變反成了犧牲自己成全女兒的老爸,甚至願意放棄自己所有的行騙成果,只為贈金救 女。可惜這卻是一場大夢,最後他才發現整件事根本是夥伴設下的騙局。女兒呢?當然也是假的。 故事看到這裡,我坐在戲院裡禁不住好奇,這樣的一個反諷的故事究竟要如何收尾?

通常好萊屋電影演到這裡,主角應該會發了狂似的到處蒐集情報線索,專心一致的把所有對不起他的人找出來,然後一一進行復仇,把失去的一切要回來(姑不論他的 錢本就是不義之財,電影有電影的道義法則)。令人驚訝的是,騙術大師的確發狂似的到處去問去找,證明一切。但是他最後選擇重新開始的方式,竟是做個樸實的 地毯零售店員,賺死薪水,討老婆,老婆還懷孕了。當他在地毯店與這個「假女兒」不期而遇,他只問候她過得怎樣,談起那筆錢,也只淡淡的說了一句,「那是我 自己要給你的!」 

一個不太道德的 人,做了一些不太道德、甚至非法的事,怕得不只是不見容於社會,最怕的是難以原諒自己。我們都不是聖人。 我們都多少有些衣櫃裡的骷髏頭。午夜夢迴,我們有時也會被自己的罪惡感驚醒,小時候我們不是經常被鼓勵著要立志作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嗎?長大了以後,生 活裡卻經常有些事像在對我們說著「你沒用」。我們的心卻在吶喊著,我們即使沒用,也想好好過日子啊! 畢竟,人還是渴望能有些人、有些事、 有些關係,能向我們證明,我們是真實的活著。尼可拉斯凱吉的焦慮,來自於一個看似真實、實為虛幻的人生。他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從別人那裡「騙」來的,並不 「屬於」他;剝去了這些物質財產,真正的他,其實光溜溜的一無所有。有趣的是,當一個會幫他惹麻煩、對著他哭鬧、惡作劇、予取予求的女兒突然走進他的生 命,他反而因此「活」了起來。

原來一個人的存在的意義,不在他能「擁有」多少,而在他能「給予」多少。 

「沒 有人是座孤島。(No man is an island.)」這句引用自十六世紀英國詩人John Donne,在《非關男孩About a boy》這部電影裡也不斷重複的話,深刻刻畫了現代人的想望與困境,而在火柴人中也同樣適用。我們所能貢獻給這個世界的,才定義了我們的存在。每次都要 逢年過節,我們才會想起身邊人的好,想得到關懷。但是為何不當那個先付出關懷的人呢?給予的那一刻,才是生命中最豐盛最富足的享受!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deezh 的頭像
ideezh

Zoë 愛世界

ideez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